明星吸毒应该引发怎么的思考
来源:物质成瘾与康复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9-05-13] [发布单位]:物质成瘾与康复研究所
作者:曹华、文鹏
摘要:我国对于吸毒问题一直是零容忍的态度,不断地采取措施遏制毒品在我国的蔓延,降低社会的危害。但是,我们也明显感受到,毒品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一个大问题,各个阶层都关注到毒品给我们带来的危害。在严肃的法律面前,为什么公众人物还在以身试法,屡屡涉毒。这应该引发我们的思考,本文就明星吸毒引发的思考进行探讨。
关键词:明星;吸毒;影响
很久没有出现的词语——毒品,现在却频频出现在媒体上,人们惊恐地发现:在中国大地上绝迹依旧的恶魔——毒品,又死灰复燃了。而且,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泛滥,大有席卷中华文明之势。截止 2012年年底我国累计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已经达到 209.8万人,按照世界上通行的计算标准,每个在册吸毒人员的周围具有 4-5个隐性吸毒人员。那么,我国累计吸毒人员可能已经达到 1049万多人。毒品这一摧残人生的毒药、毁灭家庭的杀手、毒害社会的瘟疫,导致千千万万的吸毒成瘾人员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不仅使其陷入毒渊,不能自拔,而且使其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而近些年频频曝光的明星吸毒事件受到国人的高度关注,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很大影响,值得我们去思考。为了让人们更清晰的认识明星吸毒问题,也为了还社会一片林静,我们必须深入探明星吸毒背后成因和引发我们的思考的问题。从而为禁绝毒品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
一、什么是毒品
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吸毒俗称药物滥用,是指未经医生允许,以非医疗或者科研为目的,通过口服、吸食,注射、或者其他方式,将毒品摄入人体的行为。吸毒摧残人的生理健康,损害人的心理健康,蜕化人的肌体素质,破坏家庭幸福,诱发违法犯罪,败坏社会风气,阻碍经济发展。
二、明星吸毒现象
明星吸毒似乎也不再是一件新鲜事,吸毒女明星以萧淑慎为代表的、吸毒男明星以满文军为代表。他们因此毁了大好前途大好人生,但却仍然有不少明星前赴后继的步入吸毒的行列,柯震东和房祖名吸毒事件震撼娱乐圈。近些年,已有数百名因涉及吸毒问题而出现在公众的视野,这不是偶然。“明星吸毒视频”“明星吸毒名单”时不时会见诸网络或报纸杂志。
三、明星吸毒的原因
(1)减肥需要
由于毒品特有的药理学特征,对于减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也迎合了不断出现在公众面前的那些人的需要,但是他们忽视了毒品的成瘾的代价大于减肥的收获。有的艺人沾染毒品,是出于生理性需要。比如,减肥。对普通人而言,减肥可以是个长期目标或只说不做的目标,对艺人而言,身材却是饭碗。再如,宁财神称,他拿毒品当药,是想治疗长期写作疲劳激发的神经性呕吐。还有高强度的工作节奏,通过毒品缓解,比揉按足三里更加立竿见影。
(2)获得灵感
使用影响到精神的药物,如兴奋剂、致幻剂,会产生某些特殊的体验,在创作者看来,这种致幻效果带来的创造性幻觉,落实在作品中可被称之为“灵感”。激发灵感可能是明星们吸食毒品最耳熟能详的理由,从感受上来说,毒品被注入血液的那一刻,可能是“最接近上帝”的时刻,为了寻求灵感,古今中外的艺术家甚至科学家都在寻找怪诞甚至残忍的方式。然而,因吸食毒品产生的“灵感”并不是一个稳定的创造力的来源,灵感的来源应是在长期的工作积累和辛勤付出中,毒品被包装成了“灵感来源”的外衣,其实是一种心理幻觉。
(3)社交需要
圈子就是拥有塑造一个人的力量,尽管它是外因,却让打算混圈子的人甘愿自染。圈子生态不可小觑,不可认为这个外因不如内因重要。近期被曝光的吸毒明星以演员居多,演员吸毒若非寻求刺激的话,与演艺圈子的人际交友环境氛围也有很大关系。明星的第一口毒,往往出于社交需要,他们需要显得合群,他们需要迎合前辈,甚至他们要主动套上这演艺公司抛来的枷锁,以此表示从此唯命是从。若没人“传帮带”,很多人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毒为何物。
(4)排遣压力
曾几何时,吸毒成了演艺圈一些人寻求剌激、排遣“时尚”,压力的“流行时尚”。明星在工作生活中存在着诸多压力。众所周知,娱乐圈错综复杂,竞争惨烈。由于其职业的相对特殊性,明星大都生活缺乏规律,所承受的压力超乎想象,他们需要比常人更多的慰藉,明星们的真实生活往往不像大众所想象的那样光鲜亮丽。在耀眼光环笼罩下的明星们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质其实大都隐藏着诸多的辛酸与无奈。故此毒品成为一些明星逃避现实缓解压力的最好方式,甚至有很多明星吸毒不仅仅是为了缓解工作压[2]。
(5)新潮前卫,追求刺激
明星不知从何时起似乎成为了时尚、前卫的代名词。一提到明星,人们脑海里首先浮现的形象就是大胆前卫、引领时尚。在不良社会氛围影响下,吸食毒品追求暂时被麻痹的刺激逐渐成为了一种风尚,随之而来的就是毒品行业的不断扩大,毒品种类的繁多,让人目不暇接。一些明星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娱乐圈这样一个五味杂陈的大染缸中迷失了自我,在外界和自身因素的双重影响下,缺乏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盲目跟风,人云亦云,把享乐寻求刺激作为人生最终的追求,缺乏对崇高价值的皈依,信仰缺失,精神极度空虚,在面对色彩缤纷的诱惑时根本没有招架之力,无法抵挡毒品的诱惑与侵袭,自甘堕落而不能自拔。其行为不仅危害自我身心,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四、明星吸毒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1)明星吸毒容易误导青少年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对1823人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85.1%的人关注明星吸毒涉毒事件,68.0%的人表示明星吸毒涉毒容易误导青少年。由于其在公众中的影响力和特殊的地位,明星动辄同吸毒联系在一起,社会影响非常恶劣。特别是一些偶像型明星,其追捧者群体主要以青少年为主,吸毒的负面影响也更甚,很容易向追捧者传达出错误信息。
(2)明星吸毒,舆论的消极影响。
明星不是不能报道,明星吸毒更是应该深入报道,抓住这个社会关注度极高的案例,加紧普及法律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让青少年清楚地了解毒品的严重危害,强化远离毒品的意识。然而,自事件发酵到现在,一些媒体或热衷于跟风炒作,或一味渲染“代言疑损失千万元”,或四处挖掘“八卦”、“隐私”,不惜一路追到拘留所。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却大做特做,丢掉的是自身品位,背弃的是社会责任。
(3)冲击社会道德体系。
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中低层次的社会行为规范,也是整个道德体系的基础,也就是“道德底线。社会公德是需要每个社会成员必须内化于心,深刻认同并且用实际行动表现出来的。公众人物在社会生活中享有诸多“特权”,占有比普通人更多的社会资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公众人物在道德体系中也拥有特权。相反,从法学角度权利与义务相适应原则来讲,公众人物应该在树立道德典范、强化社会道德体系方面做出贡献,这应成为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1]。
五、明星吸毒给我们的思考
(1)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缺失。
有学者指出,整个社会把明星的作用看得太重要了。这说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提供给青少年深刻思考的东西太少。信仰的迷失、学校教育的功利化、家庭教育的片面化,都会造成青少年崇拜娱乐和明星,获得发泄、满足甚至自我麻醉。既然成为明星,就要考虑自己的社会责任,为青少年做出榜样。媒体要有社会良心,鼓励引导和培养青少年的独立思考能力。我们需要提倡更多元化的偶像,不仅有艺人,还要有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运动员等。
(2)为何屡禁不止
明星吸毒为何频频出现,其中法律和社会的监管作用在当今社会的的作用值得我们思考。俗话说打蛇要打七寸,在我看来,名人明星之所以不吸取“吸毒前辈”的教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打到他们的“七寸”上。从法律角度来看,有些明星被拘留,有些明星被判刑入狱,处理不可谓不重,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下,不管他们是被拘留了,还是入狱了,等他们拘留期满或者是刑期满了被释放以后,照样可以当明星,赚大钱。明星吸毒之后,毫无例外都受到了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裁。有人认为,对于享受社会高关注度、担负更大社会责任的明星而言,吸毒后仅受到法律法规制裁是远远不够的,希望能够有更多的舆论谴责,最终形成遏制明星吸食毒品的更强大舆论制约。遏制明星吸毒不能仅仅靠其自身道德约束。因此,对明星吸毒行为,一方面要强化法律权威,打掉其日益膨胀的“特殊人群”心理,另一方面要真正发挥公众舆论的制约作用。
(3)公众为何一再包容
公众自身也当反省。公众需要什么样的明星,取决于公众对明星的态度。长期以来,社会上对于个别明星一些负面行为的“宽容”,毫无疑问也是滋生个别明星骄奢淫逸心态的土壤。对于不愿承担社会责任的个别明星,如果一出现不符合道德规范甚至违法的行为,就受到舆论谴责,不包庇、不纵容,甚至毫不留情结束其艺术生涯,相信以后类似明星吸毒的行为会少很多。
(4)行业自律在哪里
对社会有示范效应的明星吸毒,是否应该格外严惩?从法律角度,应该人人平等,不管其是内地还是港台的。但与此同时,明星也理应承受道德惩罚,行业内要有“禁用吸毒艺人”的自律,公众可以“用脚投票”,媒体和公益机构也应拒绝吸毒艺人的作品。
六、总结
明星吸毒带给社会不仅是警示作用,更多的是一些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是非常深远的。我们不仅要关注明星吸毒现象本身,更应该思考这种想象背后的原因,它给我们带来了那些影响。我们应该多思考它给我们这个社会带来的一起启示。社会文化中,我们应该追求什么。在信息化的时代里,我们越来越缺少道德的约束,我们需要社会来构建这种最起码的社会安全和信任。
[1] 刘冬娴,伍玉功.公众人物的社会责任承担—以吸毒事件为例[J],社会民生,2015,476 (01):138-140,
[2] 闫顺利,马静.关于明星吸毒现象的文化反思[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2(9):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