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下半年第3次组会
来源:物质成瘾与康复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3-10-23] [发布单位]:物质成瘾与康复研究所
时间:2023.10.22 地点:特教楼157
会议内容:
一:李娜师姐汇报开题:
1.李娜《压力对大学生学业拖延的作用机制及干预》
李玲:①预研究里所探讨的部分内容在后面可能没有体现出来。
②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需要描述为何先做中介再做调节。
③具体研究:在不同的实验情境、现实情境中,对压力的区分、压力类型
特质性的选择;考虑范式的选择
④问卷:如何用两个问卷评估同一个概念,两份指标到底用哪一个?
曹华:①干预的方式不合适。
②考虑深度的问题,在认知层次或技术手段、方法手段上去增加研究深度。
③对压力的把握不详细(文中有很多种压力),对于学业拖延的核心是什么压力?明确针对哪一个压力,导致问题提出比较模糊;建议细化压力,聚焦对哪种压力做深度的研究,对某个压力做出具体的划分。
④中介、调节(为了干什么)没有逻辑引出的关系,最终的模型如何整合?
⑤预研究的意义?斟酌哪些研究可做。
⑥核心变量的提出需要依据思考每个研究的来源,如:现实情境的压力源有没有依据,为什么选择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实验操纵、被试选取、变量引出、实验材料的部分要有依据。
刘文鑫:①工作量:10个实验(工作量很大),提出问题部分好很多,生态效度问题可以在问题提出部分再加强一点(以往研究如何)。
②追踪研究的目的是拓展实际的生态效度。
陈至辰:研究一将访谈部分放在前面。
董金霞:问题提出部分:工作动机的相关概念,挑战性压力源对工作绩效的积极作用,消极作用是否阐述清楚?
杨老师:①如何得出学业拖延和绩效之间的倒“U”型关系?
②开放式的访谈如何调查(提纲)
③挑战性压力源和工作动机有何关系?先梳理变量间的关系、心理学基
本概念(科学概念),有自己的操作性定义,解释清楚关键变量,研
究框架要有清晰的思路串起来。
④干预部分没有解释清楚,通过文献去找(把干预做的新一点,个体干
预和团体干预结合起来)
张娟娟:追踪研究要探索什么问题?
二:研一文献汇报
1.范文婧《学校脱节与青少年网络成瘾:自尊的中介作用和情绪智力的调节作用》
杨老师: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学校脱节是什么状况?在文献中如何解释?
周亚杰:模型的解释,结果符合哪个模型?(风险缓冲)
曹华:①汇报文献以近3年为主。
②尽量选取外国人的文献,讨论部分会比较丰富,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2.陈俊宇《投资经验对股票投资任务的影响:风险感知的中介作用》
刘文鑫:①文献汇报清晰详细。
②对于冲动性、风险决策这两个概念是否界定?(如冲动性是否作为额外变量)
③对结果部分,R5,R30如何解释?
④引言过于详细,可以精炼一下。
李玲:①思考部分:文献中生态效度高,实际中如果生态效度高的话内部效度就会低,自己的实验研究需要做权衡。
②文献中的数学模型同样重要。
③选择好的心理学专业期刊。
陈至辰:①内容庞杂,需要精炼;汇报多次强调实验有效,实际上放引言即可
②PPT汇报方面:结构化处理,每一页做好标记便于观众理解(如标记背景、实验数据等)
曹华:选择好的期刊、杂志,做好辨别。
三:研二耿佳伟研究设计汇报
1.耿佳伟《手机成瘾者施动感对其风险偏好的影响》
刘文鑫:①详细、有思考
②逻辑关系不是很明晰,施动感和手机成瘾的关系?
③在明晰现象后,背后的对特征、作用机制的了解是什么?
杨老师:①为什么提出施动感和成瘾?
李玲:找一些自我和成瘾的研究,思考自我是否是成瘾的关键因素
曹华:①论述如何引出施动感这一变量,能否把施动感迁移到成瘾群体中
②实验设计汇报上要有逻辑,到底是做风险偏好还是风险决策?
陈至辰:①内容详细,
②PPT叙述:①研究现状阐述不足
②风险决策是如何与施动感联系在一起
四:研三张宁汇报实验数据
1.张宁《社会距离对刻板印象内容维度的影响:自我损坏的中介作用》
刘文鑫:①汇报P值方面需要修改
②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需要加深理论基础
五:杨老师发言:文献汇报要加强,小组加强文献阅读量,选择最新最好的期刊,研三关注时间进展(终稿结束4月)